第37章(1 / 1)
&esp;&esp;“好了,准备走吧。”
&esp;&esp;奚名挂断电话没多久,忙着检查东西没少带的赵正昌也收拾好来找他。奚名就拉上自己的行李箱,坐上赵正昌的车子。
&esp;&esp;现在他最重要地,就是去国家队报道!
&esp;&esp;
&esp;&esp;虽然很多人都变得陌生,但是花滑国家队对奚名来说还是有一点熟悉的感觉。虽然他对训练地点不会挑剔,但是真的回到国家队的时候,奚名还是有一些怀念。
&esp;&esp;一种,他的运动生涯确确实实从十五岁开始向下延续的实感。
&esp;&esp;“是不是很好?”
&esp;&esp;俞靖辉和宋一黎一左一右站在奚名身边,好像是他的向导般。看着奚名一路走脸上露出些感叹的表情,宋一黎问。
&esp;&esp;奚名眨眨眼收起自己微妙的心情,回给宋一黎一个看傻子的眼神,“七月份的时候我们还在这里一起训练,去年暑假我也在这里训练,假设我没有失忆的话,我对这里应该很熟悉。”
&esp;&esp;“咳。”宋一黎也感觉自己问了个傻问题,只是因为小伙伴又要一起训练了,他有些激动,莫名就有些想要给奚名介绍介绍的心情。
&esp;&esp;俞靖辉显然没有被高兴冲昏头脑,他对奚名的到来也很开心,“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放学训练了。”
&esp;&esp;“对呀对呀。”宋一黎又开心起来。
&esp;&esp;比奚名和俞靖辉小一岁的宋一黎还是个初中生,但是幸运地是,奚名和俞靖辉读的学校是有初中部的,离国家队的距离也不远,所以宋一黎现在也和他们一个学校。
&esp;&esp;知道这件事的奚名表示,难道整个市只有他读的这所中学了吗,不然怎么现有的三个国家队青年组选手都在一个学校。
&esp;&esp;奚名不知道某种程度上他也算是真相了,因为他的学校对学业要求宽松,很适合运动员,并且这个学校也是少有的几个可以以花滑特长生身份入学的学校。
&esp;&esp;这件事只是奚名小小的疑惑,很快就被他从脑海中删除。
&esp;&esp;奚名入队的第一天并没有安排训练,但是他自己并没有多少东西,很快就收拾好。因为之前的集训,他对国家队又很熟悉,干脆还是决定下午跟着俞靖辉他们去训练。
&esp;&esp;蹭训练。
&esp;&esp;
&esp;&esp;花滑国家队正式成员不多,分到四个项目就更少,所以当下午只有男单和女单在一个冰场训练的时候,人数是真的可以用手指头就可以数清楚。
&esp;&esp;所以杨武自然也能看到队列里多出来的奚名。
&esp;&esp;他用手里的训练计划拍了拍奚名的肩膀,和他开玩笑,“不是给你一天时间休整吗,这就迫不及待地来了。教练还没上岗,学员倒是先就位了。”
&esp;&esp;杨武不仅是国家队男单的主教练,也一直是集训队男单的主教练,所以奚名和他很熟悉,对着他的玩笑乖巧地笑,“所以我这不是找杨教练您学习来了。”
&esp;&esp;奚名之所以说蹭训练,就是因为有事情的不是他,是赵正昌。作为重回国家队的老牌教练,队里当然很重视,所以主教练冯安拉了赵正昌去开会,奚名就成了自由的娃。
&esp;&esp;但是没关系,他可以蹭杨武教练的训练。不说杨武本来就是男单主教练,管他们所有人,而且算起来杨武也算是赵正昌的学生,不过学的是当花滑教练。
&esp;&esp;杨武当然不会拒绝奚名。
&esp;&esp;而且赵正昌早就算好奚名肯定会闲不住想要上冰,把奚名的训练计划先给了杨武让他带。
&esp;&esp;“果然还是赵教练了解我。”奚名表示,这大概就是师徒同心吧。
&esp;&esp;
&esp;&esp;到了奚名他们这种程度的运动员,基础训练已经不是他们的难题,教练们反而要盯着他们不要做的过度超过身体承受能力。
&esp;&esp;比如像俞靖辉这样的青年运动员,才十五岁,就算他已经可以进行四周跳,但是为了保护好身体,每天练习四周跳的次数是有限的。
&esp;&esp;如果太多,过大的冲击会让膝盖受伤。
&esp;&esp;“羡慕吗,俞靖辉的四周跳。”
&esp;&esp;在奚名暂时停下来看着俞靖辉练习4t的时候,戚宇不知道什么时候蹭了过来,和他站在一起看着俞靖辉,然后问他。
&esp;&esp;奚名看了戚宇一眼,“不羡慕,因为我知道我迟早也会掌握四周跳。”
&esp;&esp;“哇哦,好自信。”戚宇的表情看起来被奚名愉悦到了,胳膊压在奚名的肩膀上,笑嘻嘻地问他,“还记得选拔赛结束我跟你说过什么吗,要不要我教你4t,就从今天开始。”
&esp;&esp;“但是我还没有确定进入决赛。”奚名模棱两可的回答和笑容一时让戚宇也有些不明白,好像四周跳对奚名的吸引力确实没有戚宇想象的那么大。
&esp;&esp;难道是他终于和小朋友有代沟了吗,戚宇表情纠结,他那个时候可是满脑袋四周跳的。
&esp;&esp;当然,心里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忽悠到奚名的戚宇面上还是十分淡定,“你是担心进不了决赛吗,放心,冠军和第三名的积分会让你成为最后第六人之一的。”
&esp;&esp;“这是前辈的经验。”
&esp;&esp;“但是——”奚名故意拖长音,在戚宇彻底转过头看他的时候,才继续说,“你青年组的成绩,也只是进了一次jgp决赛,也没什么经验可谈。”
&esp;&esp;奚名说的是事实,在戚宇的两年青年组比赛中,他在世青赛拿了两次银牌。但是总是在大奖赛失利,最好的成绩是决赛的第四名。
&esp;&esp;在这一点上,俞靖辉确实和戚宇有点像了,俞靖辉连续两年也没进jgp决赛,以俞靖辉的实力完全是可能实现的。